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... - Herbert von Karajan

-

我写完了之后一般定三天之后自动发送,为了留有修改的空间,但往往修改之后和最初的文案已经差别较远,这篇本来是想为以后分享巴洛克音乐打点基础,所以初稿对于复调音乐的知识性论述比较多,影响了对这首曲子的感知,于是有机会专门另发一文吧。

-

D大调卡农(Canon in D),应该是最流行的古典音乐了吧,至今已经被改变成许多版本,可能George Winston改编的钢琴曲《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》是大家常听的版本,估计玩节奏大师听得应该是电子音乐版本。

当然,要真正了解这首曲子的奥妙,应该听听管弦乐版,而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由仿古乐团,使用巴洛克时期的乐器演奏的版本,只是,古乐版对于首次聆听的听众可能不太入耳。

这首小曲是巴洛克作曲家怕和贝尔(Johann Pachelbel)的作品,帕赫贝尔据称是巴赫(J·S Bach)的老师。不知道当帕赫贝尔得知自己毕生的创作都被人遗忘,只有这一首小曲被广泛流传时是什么感想。

这首卡农全名为《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》(Canon and gigue,for 3 violins &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)。其中”卡农”是一种曲式,巴洛克时期的作品,有些是没有题目的,后世就以”曲式+调性“称之。卡农有许多,其中最著名的是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。卡农属于复调技法,复调就是有两条(一般是三条也有七条)及以上旋律同时发展的音乐形式,区别于主调音乐。这首曲子使用的是最简单的大逆循环,也是完全模仿。复调音乐由于多条旋律之间必须要通过对位来体现和谐,所以各条旋律相互限制使得旋律的起伏性不是很大,自然而然,表达的感情也就不那么强烈。于是,这样的特点加上卡农优美的旋律,三把小提琴的旋律完全相同,但是每条旋律都比上一条旋律延后两个小结,形成了一种互相追随,循环往复的美。当然,这条旋律说不上是美好、光明还是带着一丝哀伤或者叹息,可以是春野的微风拂面,也可以是月下的离人对月吟唱,于是每种心境听这首曲子都不会有违和感,这估计就是为什么这首曲子长演不衰的原因吧。 

这首曲子后面三分之一是《吉格舞曲》,一般的演奏都会删除,这是卡拉扬(Karajan)指挥的版本,吉格舞曲没有被删除。只是如果有兴趣,大家还是听一听仿古乐团的演奏,更接近这首曲子的本来面貌。


P.S. 其中有部分介绍是我曾经在知乎对“为什么卡农经久不衰”的回答。

评论(7)
热度(8)

© 雲隱 | Powered by LOFTER